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,大自然將豐富的四季變化賦予人類,同樣在養生方面也應遵循自然規律。夏季,具有高溫、多雨、潮濕的特點,空氣中濕度最大,所以說“濕”是長夏的主氣,祛濕是此時重要的養生內容。
# 濕氣重的癥狀表現 #
濕氣重最常見的表現有全身乏力、肢體困重、胸悶腹滿、口淡、胃口不佳、腹瀉便溏、小便不利、水腫、舌苔厚膩等。由于五臟六腑密切相關,牽一發而動全身,因此脾臟被濕所困還可以引起體內各大系統的病變,臨床表現因人而異。
舌苔厚膩
正常舌苔應該是薄白的,當舌苔顆粒細膩致密,揩之不去,刮之不脫,舌面上有一層油膩狀黏液的苔質時,為膩苔;苔質較厚,望之不能見底,為厚苔。晨起漱口時對鏡看一下舌苔或許會讓您看到身體是否有異常。
全身乏力

濕盛的乏力帶有“困重”的特點,就好像被濕毛巾裹住沉重而無力的感覺。中醫還有“因于濕,首如裹”之說,意指頭部脹滿沉重,如有物裹住。
納呆便溏

這指的是容易胸口悶,胃口不好,稍微吃一點就覺得飽脹。濕邪還有“濁”的特點,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膩不爽之外,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穢濁不清的特點。比如小便渾濁不清、婦女白帶增多、濕疹等。
口苦口膩
有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膩膩的,帶點苦味,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無味,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“濕”。
關節疼痛
在夏季或陰雨天關節疼痛,甚至屈伸不利,難以轉側。
# 夏季祛濕,健康不請自來 #
少開空調

現在大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許多人到了夏天離不開空調,喜歡把溫度調得非常低,然而相對于正常的四季循環來說,過低溫度的空調環境是違背時令節氣的,如果需要空調降溫,溫度以26℃為宜。
飲食祛濕

夏季是陽氣旺盛的季節,飲食宜清淡,忌油膩,多吃營養豐富的蔬菜、瓜果之品,比如山藥、白扁豆、大棗、薏苡仁、冬瓜皮、赤小豆、綠豆等,另外注意不能過食生冷食物。
堅持運動
多運動,一為發汗,將身體內的濕邪糟粕排出,二為提升陽氣,促進脾腎之陽的生長。在眾多運動中,比較推薦的是游泳。游泳時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,快速疏通各經各脈氣血,讓全身的氣血通達。氣血狀態好了,陽氣足了,就有足夠的動力把濕氣排出體外,所以游泳是能夠很好地祛濕的。
補充陽氣

養生者必順應天時,《內經》中說:“春夏養陽”??赡苡行┤艘獑柫?,夏天已經那么熱了,還需要補充陽氣嗎?其實,這句話的意思是,春夏時節萬物生長,是陽氣充旺生發的表現;夜晚漸短、陽氣漸長而陰氣漸消,相應萬物進入生長階段,養生也應順時順應陽氣的生發宣泄。艾灸、日光浴都是夏天為身體補充陽氣的好辦法。
中醫說“千寒易去,一濕難除”,這是因為“濕性纏綿”是其一大特點,即濕邪致病病程較長,纏綿難愈,反復發作。濕邪性黏滯,它容易與體內寒、熱等其他病因互相結合,變生多種疾病,或結為濕熱,或聚為寒濕,因此祛濕可謂“漫漫之路”。不過這幾個日常小方法對于防濕祛濕具有不錯的效果,趕緊收藏吧!